一场加影行动就把民联精神破坏到荡然无存, 一场巫统大会就把国阵精神破坏到荡然无存, 马来西亚新政治, 重新洗牌.
一. 巫统靠边站
巫统有 88 国会议员, 占总数 40
%, 离单独执政, 还需要 24 国会议员. 这 24 国会议员, 巫统需要盟友的合作.
巫统为了保着基本盘, 推行不利于争取多元支持的政策, 而巫统的基本盘, 一天比一天萎缩, 巫统的国会议员, 只会少, 不会多.
巫统能给盟友的只有官职跟拨款. 盟友有了官职, 就自己顾自己, 照顾朋党. 选民, 钱照拿, 票照投. 巫统, 无可奈何.
国阵第一个考验, 就是沙捞越州选. 土保党宁愿输, 也不会让巫统插手. 事关国阵 25国会议员, 巫统也只能瞪眼干着急.
马华, 手上都没有华人票, 能做什么 ? 国大党, 手上都没有印度人票, 能做什么 ? 巫统, 明知这个现实, 又能做什么 ? 马华对巫统, 说, 给我官职, 给我拨款, 华人票肯定回流. 国大党对巫统, 说, 给我官职, 给我拨款, 印度人票, 包在他身上. 原来, 巫统比华人, 印度人, 更好骗.
雪兰莪州大臣闹剧, 巫统见缝穿针, 麻将东风圈一过, 巫统就草草出局, 無聊的在旁边站着看. 雪州有 30 亿, 这么大筹码的麻将局, 巫统只能喝西北风.
马来西亚新政治, 巫统无关大局.
二. 单元 VS 多元
首先, 从政党来看. 单元的政党, 巫统, 伊斯兰党, 马华跟国大党. 多元的政党, 行动党, 公正党, 土保党跟民政党. 从这个角度来看, 国阵和民联, 都有政党错配的问题. 伊斯兰党应该属于国阵, 而, 土保党跟民政党应该加盟民联.
第二, 分而治之 ( Divide
and Conquer ), 是单元政治的主要手段. 强化多元政治是通过整合 (
Integration ).
第三, 单元政治的市场逐渐萎缩, 多元政治的市场光明一片.
三. 佐科威效应
如果, 一个最重要州属的州务大臣, 越来越像佐科威, 其它州的州务大臣, 唯有跟从, 这就是佐科威效应.
安华的烈火莫熄 (
Reformasi ) 已经属于旧政治, 而, 巫统的马哈迪主义 (
Mahathirism ) 更是旧旧政治.
马哈迪走了, 留下一个政治真空, 至今无人能填补.
安华也快走了, 也会留下一个政治真空, 意料大概也无人能填补.
本地姜不行, 只好找舶来货, 佐科威 “ Just Do
It “, 来的正是时候.
四. 马哈迪成功了
一讲到马来人, 马哈迪是恨铁不成钢. 马哈迪儿子, 个个超级富豪, 怎能说, 马来人没有改变, 马哈迪的眼泪其实是白流的.
黛安娜是改变了的马来人, 她不选择巫统, 公正党, 伊斯兰党, 而选择行动党, 这种行为, 不像是没有改变的马来人.
阿兹敏是改变了的马来人, 他效仿佐科威, 而不效仿马哈迪, 安华, 纳吉, 这种行为, 也不像是没有改变的马来人.
赛阿兹米是改变了的马来人, 他主办, “ 我要摸狗 ” 活动, 这在从前根本是不可能的, 这种行为, 更不像是没有改变的马来人.
旧的不去, 新的不来, 既然, 新的已经来了, 旧的大势已去.
五. 新旧交替
马来西亚正处于混乱时期, 因, 旧的体制正面临被淘汰, 而, 新的体制尚未建立起来.
旧的体制, 很容易理解, 就是 RAHMAN. 这个体制的特点是, 巫统主席就是首相. 这个特点造成, 巫统一党专政, 一手掌控国, 军, 政大权.
巫统主席不再是首相, 是很多人, 都不能想象或接受的可能现实, 但, 随着时间的拉长, 这个现实越来越有可能被实现.
因此, 很多人, 坐立不安, 语无论次, 更惟恐天下不乱.
新的体制, 也很容易理解, 谁掌握大多数 MP 的支持, 又在国家元首也有同感, 军, 警不干涉的情况下, 受命为首相.
这种体制, 在国外, 司空见惯, 只是, Malaysia
Boleh, 井底之蛙兼夜郎自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